本帖最后由 weiyanfu2003 于 2021-6-20 15:06 编辑
Office2016版制作【平滑/变体】切换动画的效果 (210610) 【平滑/变体】是Office2016版、2019版和365版特有的最新功能。【平滑/变体】的切换动画效果其实就是相当于Flash当中的形状补间动画,其使两个PPT页面的不同的图片产生出自然流畅的无缝连接平滑变化过渡的效果。 现将使用Office2016版【平滑/变体】的功能制作【平滑/变体】的动画效果的方法具体介绍如下: 一、准备工作 (一)安装带有口袋动画、OK、【平滑/变体】功能的Office2016版 这方面我这里有现存的许先行老师提供的全套资料(包括变体激活工具等软件),若需要者可与我联系,我即可通过百度网盘提供给你。 (二)将【一键转图】、【图填充到形状】、【转换为任意多边形】等【功能】键添加至【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】里以便随时方便调用。 (三)将所有要用的图片素材放在一个统一的文件夹里。 二、概论 (一)点开【平滑/变体】的效果选项,分三大部分(1)【对象】,主要指形状、图片和变成形状的文字;(2)【字数】,指输入的文字,为次要常用项目;(3)【字符数】,可忽略,基本不用。 (二)对编制中使用到的元素(形状、图片和文字)而言,又可分为(1)同一元素和(2)两个不相同的元素(简称不同元素)。制作中同一元素相对不同元素要简单一些,故我们首先应尽量先采用(1)的方法,不得已才采用(2)的方法。 (三)对【同一元素】概念的理解,就是第二个对象是第一个对象衍生,也即【复制】出来的,两者实际上是同一元素。此方法就比较简单,只要将同一元素的两个对象分别插入PPT的P1和P2上去,然后中间添加【平滑/变体】的切换效果即可。 (四)对【不同元素】,此概念也容易理解,制作也比较容易掌握。 方法如下: (1)对形状而言,一定要通过→【转换为任意多边形】; (2)此前对图片而言,先得将该图片→【图填充到形状】→再【转换为任意多边形】; (3)此前对文字而言,则要比图片再增加一步: a)→先将文字【一键转图】,使之变成图片; b)→然后将该图片变成形状→【图填充到形状】; c)→再将该形状→【转换为任意多边形】。 (4)最后只要将该不同元素的两个对象分别插入PPT的P1和P2上去,然后中间添加【平滑/变体】的切换效果即可。 三、下面分别按【形状—形状】、【图片—图片】、【文字—文字】和【文字—图片】四种形式的制作方法再具体介绍一遍,以加深对以上概论的理解。 (一)【形状—形状】 →【切换】→【变体】→【效果选项】→默认为【对象】。 (1)同一形状 a)P1:插入一个圆角矩形形状→加边框→填充图片; b)对P1缩略图→【复制】→【粘贴】→P2; c)P2:对该圆角矩形拉动左上角黄点并调整上下高度→使之变成圆形→填充图片; d)放映PPT,观看【平滑/变体】的效果。 (2)不同形状 a)P3:插入一个六角形状(填充图片)→【转换为任意多边形】; b)P4:插入一个心形形状(填充图片)→【转换为任意多边形】; c)放映PPT,观看【平滑/变体】的效果。 (3)试验结论 对形状填充的图片可以选用任意图片,毫不影响【平滑/变体】的效果,这是使用【形状】比之【图片】的优越之处,这就为创作【平滑/变体】的模板来推广制作PPT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。 (二)【图片—图片】 →【切换】→【变体】→【效果选项】→默认为【对象】。 (1)同一图片 a)P1:插入一张图片; b)对P1缩略图→【复制】→【粘贴】→P2; c)P2:对该张图片改变尺寸大小; d)放映PPT,观看【平滑/变体】的效果。 (2)不同图片 a)P3:插入一张图片→【图填充到形状】→【转换为任意多边形】; b)P4:插入一张不同的另外图片→【图填充到形状】→【转换为任意多边形】; c)放映PPT,观看【平滑/变体】的效果。 (三)【文字—文字】 →【切换】→【变体】→【效果选项】→【字数】。 对同一【文字】而言,都是相同的【同一元素】,因此就不存在有【不同元素】之一说。 (1)P1:插入→【文本框】→【横排文本框】→输入【上海PPT家园 徐家汇公园】,下一行【江山如此多娇 风景这边独好】(字体方正粗黑、红色、48#); (2)对P1缩略图→【复制】→【粘贴】,或者采用同P1的方法输入上述文字→P2; (3)P2:对以上的文字可以任意改变字体、颜色和大小; (4)放映PPT,观看【平滑/变体】的效果。 (四)【文字—图片】或【图片—文字】 →【切换】→【变体】→【效果选项】→【对象】。 对本形式来讲,均为【不同元素】。 (1)P1:插入→【艺术字】→输入并选中【上海PPT家园】(字体方正粗黑、红色、48#)→【一键成图】→【图填充到形状】→【转换为任意多边形】; (2)P2:插入一张图片并选中→【图填充到形状】→【转换为任意多边形】; (3)放映PPT,观看【平滑/变体】的效果。 (本教材是学习吴薇老师有关教材的笔记,特向吴薇老师致谢!) (韦彦复 2021年6月10日于上海)
|